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课程改革
课改,从理念到落实究竟有多远
  [2017-09-04 14:58]  浏览次数:4079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课改,从理念到落实究竟有多远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7-8-30 作者:阎秋霞

每个人谈及课改都能口沫横飞,一旦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则窘态毕现。忧之,思之,省之,唯希望课改之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份希望。

课改,从理念到落实究竟有多远

    课改20年,“理念高认同、实践低评价”的局面依旧存在,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课改生态令人担忧。

“课改:标新立异弄个主题,开一个会议,拉一些不在一线教学的所谓名人专家讲讲话,发些照片、视频,批评一下中国教育,无原则地喊几句口号……见到的大多就这些。”偶然看到微信群里一位教师如此评价课改,心痛且伤感,我知道如此偏见不是个案,但不得不承认,上述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事实。

例如,所谓的名人、专家对一线教学了解多少?尤其是那些台上讲得云山雾罩,而自己的课堂灌输依旧的专家能给听众带来什么?各种教育会议,除了经济收益外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各个层级的培训研修花费不菲,培训了谁、研修了什么、效果如何?可曾有人做过后续的追踪调查?树立的各种课改典型又有多少真正能够引领?名目繁多的各种课改模式,其实质究竟有多少不同?

乱象丛生、急功近利、炒作包装恰是造成课改面目可疑、可憎的原因之一。因此,少一些作秀,多一些品质;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冷静;少一些口号,多一些行动;少一些吹捧,多一些反思。这是课改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其二,课改责任意识匮乏。

课改事关民族的未来,原本应是所有教育人共同的责任,然而现实中的课改却仅是少数人的信仰和追求。更多的人在观望、怀疑,并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体制僵化、领导反对等是常见的借口。究其本质,是这类人缺乏责任意识,仅把教书当作谋稻粱的手段,因此在乎考试排名甚于育人本身。而课改从理念到实践,其中的媒介恰恰是人本身,如果这个媒介甘当教书工具,理念如何才能落地?即便一些课改名校,也有不少是依靠校长为核心的小团队作战,普通教师进行课改也不过是作为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并没有深刻的责任意识和教育情怀。因此,随着第一代课改校长退休潮的到来,这些并没有建立起坚不可摧课改文化的学校,其后续究竟会如何,得打一个问号。

其三,课改应对能力欠缺。

大道至简,课改简单而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而已。但是,目前基础教育的骨干教师、中坚力量大多以60后、70后为主,他们作为知识本位课堂的受害者,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新课改所需要具备的素养。80后、90后作为教育生力军,相对于60后、70后而言,他们的成长空间要丰富多元一些。但可惜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接受的教育依旧是陈旧的理念、灌输的课堂,一些人在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更多是从模仿自己当年的老师开始,所以他们同样欠缺应对新课改的能力。对于他们而言,课改非不为也,而往往是不能也。

于是,从生态乱象到责任匮乏,再到能力欠缺,课改理念被高高挂起,每个人谈及课改都能口沫横飞,一旦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则窘态毕现。忧之,思之,省之,唯希望课改之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份希望。(作者单位系太原师范学院)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6202人次 日均访问:20534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12141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