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啦方法网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版块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高二地理学习中如何培养解题能力
1. 全面阅读,信息整体把握信息。对试题的关键之处细心品位,认真领会,从而了解试题情况,并为多角度捕捉信息奠定基础。
2. 抓住关键,筛选有用信息。要重视细节,不能只看图文中的具体数据或条件,而要注意描述性或限制性文字和条件,把握数据的变化特点和规律。
3. 排除干扰,提取有效信息,才能够峰回路转、继续前行。
4. 深入分析,挖掘隐含信息。试题中的有些条件是隐藏在文字或图表中的,为此应该在领会题意的情况下,把握和回应试题所设置的情景,将隐含信息充分地挖掘出来。
学生在解题时找不到思路,表现出来的“就事论事”,回答不到位,就是因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深入,只是一知半解;对一些重要的地理原理理解不透彻、不深入,无法读懂题目要求所造成的。所以,在高二地理课中要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解题教学,提高解题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在地理复习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读题、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一般强调学生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先读题干:
读题时仔细冷静,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圈一圈;找出题干中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语,画一画;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
(2).再读图名、图例、析图:
先读图名确定知识范围;再根据图例看图---读经纬度---分析地图(如经纬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准确地确定区域范围;提取与题干设问有关的信息,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有时可进行图图转换,将已知图像的信息、材料转换到另一图像中,它可更多地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对题干中的设问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课本知识建立联系。思考题目问什么;应该调用教材哪部分的内容,题干、图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显性信息、隐性信息、静态信息、动态信息)有哪些;将题干和图像(地图)提供的信息相结合,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的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才能畅通、敏捷。
综合考试中,很多学生思维不灵活,面对新问题、遇到新情景时往往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无法与已掌握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常常踏错门,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领会问题情境,理解设问要求,正确地选择和编制答案:
解选择题是,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筛选出正确的答案。综合题就要根据分值,思考采分点,(运用地理的方法和思维重新组合、迁移转化构建解决实际的新问题,认识和说明问题。)用规范、正确的地理语言,突出关键词进行组合答题。
在地理复习讲评课中,都会要求学生按照以上四个步骤进行解题。但往往由于复习课时间紧、为赶时间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所以学生经常反映学习地理学科,听听、看看都懂,就是做不好题目。这说明学生学习能力的欠缺之处。没有把学科知识结构真正转化为自我的认知结构,知识迁移能力差。所以,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让学生亲身体验解题过程,强化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开动动脑思考、学会解题思路的过程。
2.重视学生亲身体验过程, 提高解题能力
在复习时,改变了原来的以教师讲为主的讲评课方式;采用了课堂中训练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同类型地理题型,并当场讲评。而且讲评时力求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读题,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根据提供的大量资料,并综合储备的信息,通过思考确定解题思路,找到回答问题的策略。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的训练。
(2).重点分析题目背后所蕴涵的学科思想,思考同类试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典型试题的练习,掌握同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
(3).针对学生解题意中思路不清的问题,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思维模式。如区域类问题的探究思路可简示如下:区域定位→自然环境(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生产、地域联系)。复习备考中应掌握必要的答案结构如成因类(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气候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影响(利与弊)、地质作用(内力与外力)、条件(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4).应对学生审题时出现的失误进行剖析,通过对学生答案的分析,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盲点),及时补缺补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快速、准确地进行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