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高考专栏】>【高考复习
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 从我做起”评析
  [2019-06-07 22:24]  浏览次数:3472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 从我做起”评析--弘扬劳动精神 倡导劳动实践

来源:中安在线 2019-06-07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Ⅰ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立足于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文化基因,歌颂劳动价值,弘扬劳动精神,展现劳动美好,引导考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歌颂劳动价值,倡导热爱劳动。是一道价值导向明确,现实针对性很强的作文题。从考生的角度,应试的要求来看,我个人觉得要想得到作文高分,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

  严格落实文体要求。高考作文其实都是有文体要求的,而我们的同学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往往容易忽视。本次作文要求中已经明确了作文文体为演讲稿,那我们的考生同学就必须在文章中体现演讲稿的文体特点: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本次作文情境即为晨会上的国旗下演讲;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鼓动性。演讲稿的思想内容要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为此,此次高考作文的写作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根据听众为复兴中学的全体高中学生来确立选题,选择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沟通。其次,演讲稿不仅要充分体现演讲者独到、深刻的观点和见解,另外,还要考虑演讲的时间、空间、现场氛围等因素,以强化演讲的现场效果。如此次活动情境就是在国旗下演讲。口语性。口语性是演讲稿区别于其他书面表达文章和会议文书的重要方面。为此,演讲稿必须讲究“上口”和“入耳”。所谓上口,就是讲起来通达流利。所谓入耳,就是听起来非常顺畅,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会发生曲解。我们的考生同学要在作文中具体做到:把长句改成适听的短句;把倒装句改为常规句;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加以改换或删去;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把生僻的词换成常用的词;把容易误听的词换成不易误听的词。这样,才能保证讲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楚明白。

  大力倡导劳动实践。对于一篇考试作文来说,其作用大致可分为四种。“使人知”:以传达信息、阐明事理为主要功能。它的目的在于使人知道、明白;“使人信”: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赖、相信。通过一系列的道理论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旧观念。它的特点是观点独到、正确,论据翔实、确凿,论证合理、严密;"使人激”:这使读者激动起来,在思想感情上与你产生共鸣,从而欢呼、雀跃;"使人动”。使听众产生一种欲与演讲者一起行动的想法。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的演讲《告法国人民书》,号召法国人民行动起来,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点是鼓动性强,多以号召、呼吁式的语言结尾。对照作文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命题者还是想通过这个文题来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考生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考生的希望与建议。所以,这篇应试作文写得如何的终极检验标准为就看能不能让读者“动”起来,以达到落实劳动育人理念的终极目的!

  着重打造语言文采。对于这个作文题目来说,广大考生在审题立意上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所以,应试写作能否得高分要看文章有无亮点,而这次作文的亮点很大程度上是要考生们较好地展现自己的语言文采。所以,考生在思考劳动意义时,要通过语言来展现劳动之美。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辛勤、诚实的劳动都应受到推崇和尊重。劳动本身是美的,是创造幸福的。这个考生都应该会明白,但是,如何去用语言去诉说,去表达,去赞美,去讴歌。这一块考生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了,而那些平时注重语言素材积累的同学可能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了。

  综上,我们会不难发现,全国Ⅰ卷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了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教育方面的导向功能。

  (安徽省含山中学 吴耀新)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6312人次 日均访问:20551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5905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