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大国良师是怎样炼成的
  [2021-11-23 08:50]  浏览次数:1841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11-22 作者:焦以璇  张赟芳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三尺讲台,辛勤耕耘,让课堂具有真金白银的分量;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德施教,努力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

在日前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和创新创业英才奖(简称“教学三大奖”)颁奖典礼上,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荣获教学大师奖,清华大学教授郑泉水等8位教师荣获杰出教学奖。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奖项之一,获奖教师的教学生涯有何过人之处?本报记者尝试为他们“画像”。

深耕专业 痴心讲台育桃李

分析获奖者的身份可以发现,他们当中有院士、经济学家、心理学界泰斗,然而,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职务头衔高低,他们始终活跃在本科教学一线,树立了教学大师的标杆。

从1995年开始,林毅夫在北京大学给本科生开设“中国经济专题”大班课,这门课以课堂场面火爆闻名北大。据听课学生回忆,每次上课提前两个小时,大教室就已座无虚席,更有无数学生从其他教室借来凳子,塞满教室的各个角落。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是最开心的,古人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北大的学生和来北大旁听的学生都是这个时代的英才,给你们上课让我非常开心。”林毅夫不止一次向前来听课的学生这样说。

身兼数职、获奖众多的林毅夫,除了在世界银行任职期间外,不曾中断这一课程。在“中国经济专题”的课堂上,林毅夫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向学生们娓娓道来,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与看法,共同提升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兴趣和分析能力。

扎根讲台不仅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保持终身学习也是获奖教师普遍的精神状态。他们主动学习、掌握前沿教学理论和技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们的目光触及最新鲜的专业知识。

每次上大课,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都会提前到教室。教室能容纳300多人,但来听课的学生经常超过此数。于是,陶文铨就买了20个小马扎,每次上课前让学生摆好。坐着小马扎认真听讲的学生,成为陶文铨课堂上独有的风景。

从教五十载,除出国进修的两年外,陶文铨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甚至上午刚做完白内障手术,下午就出现在教室门口。

“要对几百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负责。”即使课程已经讲过很多遍,每次课前,陶文铨仍会认真准备,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和教材体系中。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模拟方法逐渐流行,西安交大热流科学与工程系率先全面开设了“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传热学”等课程,并出版了4部教材。之后,随着计算传热学、微纳米流动与传热的发展热潮,热流科学与工程系又开设了“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工程热力学近代进展”等课程。课程教材始终在不断完善升级中,给学生带来最新鲜前沿的科学知识。

不断在课程建设上开拓创新,是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守仁课堂教学的“制胜法宝”。

“要想真正地当好老师,最根本的还是要把课上好,让学生有获得感。”王守仁视教书为毕生的事业,努力打造“金课”。

中外比较、凸显中国文化立场是王守仁坚持的原则。《鲁滨孙漂流记》对比《红楼梦》,《格列佛游记》对比《镜花缘》……看似毫无关联的文学巨著在他的课上呈现出了奇妙的联系,让学生们“脑洞大开”。

随着在线课程的逐步推广,王守仁又开始了“二次创业”。他根据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对“英国小说”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策略。这门线上课程采用中英文授课方式,既可以用于南大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也服务于广大社会学习者。“英国小说”现已入选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改革创新 矢志不渝塑英才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国家,人才是根本。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体系,是摆在每位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尝试回答“钱学森之问”,2009年,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郑泉水创办了“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班”)。“钱班”没有明确设定专业方向,只给出一个专业领域,在清华园中首先实现了专业选择和选人范围的“无界”。

经过对课时大刀阔斧的改革,“钱班”一个学期仅有3门核心课,意在鼓励学生通过精学的方式,把书从厚学薄,学成几页纸,甚至学成一张图。

十几年来,“钱班”培养出了一批极富创新潜质的人才,“钱班”模式更成为全国力学界的教改标杆。在郑泉水看来,“钱班”模式是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湖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水波出去了,波纹必将越扩越大。

无独有偶,在文科领域,林毅夫创办的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简称“林班”),为培养经济学理论自主创新和引领世界思潮的拔尖人才,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林班”的教学中,林毅夫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方式。他强调分析我国的经验和问题时,不再按照既有的理论去理解和套用,而是用自己的话语体系,立足本国国情,给出本土化的解释。

“林班”专业核心课以新结构特色课程为主,专门为学生设计了个性化的小班授课、小班研讨和一对一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给每名学生安排3名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

正如林毅夫说:“‘林班’的同学们有他们的时代,我希望教会他们从现象中看到背后的决定因素,揣摩出一个时代经济运行最根本的道理,只要让他们了解时代的机遇,给他们一把开门的钥匙,相信他们都能自己打开大门,登堂入室。”

如果说“钱班”“林班”打造的是小而精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那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创建的科技小院,培养的是更接地气的农业创新人才。

过去培养学生大多是在实验室进行,与农业产业脱离,造成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科研成果跟实际应用需求脱节。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2009年至今,张福锁带领团队师生扎根农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发现农民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指导和技术示范。

在生产一线开展科研,将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中。如今,累计有600多名研究生参与到科技小院中,培养出一批有兴农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获奖教师的教改实践说明,教学方法、形式的改革固然重要,但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元素的重构,对于人才培养有根本性的意义。

立德修身 倾尽丹心树栋梁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获奖教师们心怀“国之大者”,以身作则,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致力于塑造生命、塑造人格、塑造灵魂。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认为,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与发展智力和思维同样重要。“人要像鹰那样高飞,就需借助坚强的翅膀。这翅膀就是智慧与美德。”

在德育方面,林崇德做出了许多研究和探索。他提出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做好整体规划,更加突出个体,从个体的成长背景中寻找根源和解决办法。另外,林崇德希望德育改革能够深入进行,能够从生活实践入手,变大道理为小道理。让孩子从小做起,从身边的人和事学起。

与林崇德类似,德育在吉林大学教授张汉壮那里也是一以贯之的重要课题。他始终注重对学生三观的引领:网络签到、上课起立让学生懂得行为礼仪;以身作则让学生明白“人比山高,脚比路长”;新生入学课上讲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在学生的观念形成阶段进行学术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

尽管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张汉壮的良苦用心,但张汉壮从未因此却步。“当学习、科研和纪律一并强加到学生身上时,他们自然不容易接受。但教书不是短期行为,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学生而糊弄、为了讨好学生而放纵。让学生走向正确的路,他们终会理解我们。”张汉壮说。

德才兼备才能成为国之栋梁,但德和才的培育都必须立足于现实需要。复旦大学教授吴晓明将哲学理论和时代需要结合,鼓舞着无数学子成为德、才、学、识兼备之人。在他看来,哲学,特别是自马克思以来的哲学,不是仅仅局限在象牙塔中,而是要能够回答时代的问题。只有在当代语境下审视哲学、回应国家需要,学生才能成长为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用的人才。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获奖教师们无不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张祖勋把此次获得的100万元奖金捐给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用于充实他设立的“教书育人奖”奖金池。

在传承教风的路上,张祖勋以身作则,80岁高龄的他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并坚持在科研一线指导学生从事数字摄影测量研究。对于身边的研究生,他总是鼓励他们在遇到难题时要坚持,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张祖勋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无数人。

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只有那些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天职和第一要务的人,才能经受得住时代的检验,铸就大国良师丰碑。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2748人次 日均访问:20551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2305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