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2-02-16
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金牌。
特邀作者:
赵改,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研究生
陶沙,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冬奥赛程过半,在观赏冬奥精彩赛事的同时,人们热议,奖牌究竟靠什么?靠天分还是勤奋?遗传所提供的生物基础,后天环境的支持作用以及由个人积极的心理品质驱动的勤奋努力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
本期特别邀请专业研究者从遗传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讲析奖牌背后的成长秘密。
——编者
三点结论:
● 奖牌的背后从来不是简单的配方,而是遗传倾向、支持性环境,以及在兴趣、动机、尽责、坚毅、高水平自我调控等个人因素支撑下自身长期不懈努力与勤奋共同作用的结果。
● 没有任何人的成功可以复制。讨论任何冠军的成功奥秘不在于复制其成功,而是引导人们持续深入理解和继续探索成功背后的复杂机制,帮助每一个孩子不断进取、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地挑战自己,实现自身潜能。有关成长的多学科研究首先在于助力每个人争取成为自己的冠军。
● 这些研究也提示政府、社会和每一个家庭,尽可能地为每个孩子创设更积极的成长环境,使每个人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
冬奥赛程已经过半,看到天才少年谷爱凌、苏翊鸣的经历,人们惊呼,基因强大!据媒体报道,谷爱凌妈妈是北大和斯坦福学霸,曾经是北大滑雪队的教练,母亲不仅为谷爱凌的教育训练投入大量时间、金钱,而且充分信任、鼓励,在朋友圈被大呼为“海淀妈妈”的天花板。苏翊鸣父母是滑雪爱好者,他4岁开始接触滑雪,也因为会滑雪开始在演艺界崭露头角,但当大家对这个小演员充满期待时,他宣布自己退出了演艺圈,转行做滑雪运动员,12岁时,苏翊鸣便已跻身国内顶级单板滑手行列。
就在大家艳羡天才少年,焦虑自己望尘莫及时,会发现,“逆袭者”也一点不少。
2月5日,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2000米决赛中,范可新等组成的中国队第一个冲线,获得了北京奥运会上的中国首金。范可新没有优厚的家境,她8岁加入短道速滑,17岁进入国家队,奥运冠军一直是她的梦想,对范可新来说,得冠军是为了改变命运。
2月14日,31岁的徐梦桃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的金牌,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12年里她四次征战冬奥会,对她而言付出终有收获,热爱造成传奇!
而来自墨西哥的选手多诺万·卡里略的经历亦让人动容,他没有强大的家族传承,没有优渥的条件,不得不借用冰场来训练,就连参赛的费用也是靠募捐,但对他“从不止步于‘不’,而是一直寻找‘是’的可能”。更有牙买加的雪车运动员竟然在公路上推车训练,一路推到奥运赛场!
遗传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几何?研究者以双生子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同卵双生子由一个受精卵分化而成,遗传上可以说100%相同。异卵双生子则是两个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成,遗传上50%相同。而无论同卵还是异卵双生子,其生长的环境则相似。利用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在遗传和环境上的异同,研究者估计出各种生理和心理特征受遗传影响的大概比率,即遗传度。身高和眼睛颜色的遗传度达到了90%,学业成就和智力的遗传度约50%-60%,人格的遗传度约40%,焦虑的遗传度约30%等。不过,即使是身高,虽然其遗传度很高,但是,身高也并不由遗传决定,还受营养、运动、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遗传主要影响了身高在一定范围变化的概率。对于遗传度估计在30%-60%之间的各项认知、非认知、情绪特征而言,遗传更不存在决定性影响,而主要影响了特定特质表现某种倾向的可能性。近期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借助高通量技术,在大量人类特质上定量出基因型的贡献,揭示了基因通过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基因可改变与个体情绪调节、认知调控有关的扣带回、杏仁核、脑岛、下丘脑等脑区发育来影响个体的冲动和暴力行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绝大多数复杂的人类特征,单一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贡献通常小于1%,可见基因的贡献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对谷爱凌来说,可能传承了妈妈的滑雪天赋,但这并不是决定作用,这只是为她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对于人类的复杂特质,遗传确实起作用,但其作用有限,很少存在“一票定乾坤”的事实。
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到调节作用
虽然行为主义提出的环境决定论曾一度盛行,但多年来有关人类复杂的身心发展研究已经了否定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观点。一方面,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孩子通过在生活中观察、模仿学习或强化,在家庭生活中建立的对生活的态度、做事情的习惯和风格等可能会迁移到学校学习、工作之中。对谷爱凌和苏翊鸣而言,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全力支持。比如,谷爱凌妈妈每周开车8个小时送她去训练,苏翊鸣的父母支持他退出演艺圈,并经常陪伴他训练滑雪。同时,他们的父母从不给他们的人生设限,而是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正是在这种环境中的耳濡目染,为他们后来的成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科学的角度上看,研究显示,积极的鼓励、安定、温暖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对于发展高水平的认知、情绪和社会性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冷漠、拒绝、打骂、强迫和物资匮乏的家庭环境对人的成长则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例如,一项以750名一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发现,父母采用温暖、理解和引导等支持性的家庭教育方式,其孩子的学业成就更高。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极度贫困、高压力应激会延缓、损害大脑额叶、颞叶、海马等与认知、学习、情绪发展密切相关的脑结构和功能发育,进而制约着个体能力、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发展。但是,无论家庭还是学校,环境作用大小仍然相当有限,一组环境特征的贡献度从百分之几到十几。因此,和遗传相似,环境因素对于人的发展影响存在,但作用也相当有限。
遗传和环境相互影响,最终通过儿童自身的努力起作用
遗传和环境相互依存、强化或缓冲,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此消彼长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出人类的智力、人格、心理健康、成就等等发展是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优良的遗传和积极的环境共同造就良好的发展结果,而遗传风险在高危环境下导向不良的发展后果。例如,第一项有关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于人类复杂心理特征—抑郁的研究发表于著名期刊《科学》。其结果显示,基因显著调节压力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在同样的环境下,携带某一个基因的个体在经历压力生活事件后大大增加了罹患抑郁和自杀的可能。近期一项以5000名儿童为对象的大样本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与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相比,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7岁时的学业表现更多受到基因的影响,而基因-家庭环境的交互作用也额外解释了儿童学业成就的变异。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在谷爱凌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谷爱凌的成功既离不开其强大、优秀的基因,更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二者协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不良基因遭遇不良的家庭环境,其结果则令人忧心。
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必须通过儿童青少年自身的活动产生作用。不管是谷爱凌、苏翊鸣,还是范可新、徐梦桃,或是卡里略、牙买加的雪车选手,不管他们天分高低、出身异同,以及他们的人生经历多么天差地别,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数以万计次的训练、泪水和汗水,这说明勤奋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需要追问的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勤奋?通过系列的观察和分析,不难发现正是强烈的兴趣、动机,尽责、坚毅、自我调控等个人特质驱动着他们勤奋、努力、不断地挑战自己。
1)只有热爱和兴趣才能激发和维持长期、高水平的自主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项以13549名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可见兴趣激发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调控自身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个体的学业表现。事实上,对于苏翊鸣,正是因为对滑雪的热爱和兴趣,他在演艺事业崭露头角时,宣布退出了演艺圈,转行做滑雪运动员,为此也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对谷爱凌而言,她也正是因为热爱滑雪,她在高烧40度时,嗓子疼得直哭,妈妈劝她放弃,她依旧坚持训练,也正是热爱在她右手骨折和大拇指韧带撕裂时,她带着防护手套完成了参加的比赛。徐梦桃近10年来做了多次的大手术,但因为热爱,在身体康复后,毅然决然地再次站起来,坚持参加训练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2)学习动机促进了个体开展深度、高效的学习。范可新为了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的外在动机,苏翊鸣、谷爱凌有强烈的想要挑战自己的动机,卡里略想要打破墨西哥人对男子花滑选手的成见并让墨西哥也拥有一块标准冰场……尽管动机不一样,但强大的动机驱使他们开展深度的学习和训练。科学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提问、掌握和应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更少学习倦怠,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尽责和坚毅是个体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积极心理品质。自律、细心、彻底性和条理性等是个体尽责性体现。对谷爱凌而言,她平日的生活把尽责性刻画的淋漓尽致,比如她每天保证10个小时睡眠时间,在雪上训练时能做到一连好几个小时不吃一口东西、不喝一口水、同时要把每一个动作做到最好,不能吃的坚决不吃等等。来自多项脑影像学的研究表明,高尽责性与前额叶皮层、尾状核、壳核和旁海马的体积和皮层厚度有关,这些区域与个体的学习动机、记忆、学习等高级认知能力有关。尽责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其重要的神经生物基础。同时,个体对长期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久的热情是坚毅的表现。高坚毅水平个体具有愿意为个人目标付出努力而不易疲倦、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特质,更可能克服学业等挑战,更容易提升内部动机,更多投入学习等积极活动。对我国800多名中小学生的研究表明,坚毅正向预测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及学业成就。一项对2840名儿童青少年的研究还表明,坚毅和尽责性均有效预测了学生成绩,而坚毅的贡献相对更大。对卡里略而言,尽管没有标准的训练场地,甚至没有参赛的费用等等,这些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障碍,他对滑雪的坚持、努力、热情,把手里的烂牌,打出了“王炸”,实现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梦想,成为了自己的冠军。为此,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加强坚毅和尽责性培养,有助于中小学生更优质地发展。
4)自我调控是个体成功的核心能力。风靡全球的棉花糖实验发现在4-5岁时能为获得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儿童,进入青年期后,其大学入学考试分数越高,认知和社会功能发展水平越高;到27-32岁时,身体状况更好,自我价值感更高,追求目标和适应挫折、压力的能力越强。自我调控对个体成功的长期预测作用在其他研究中得到证实。对1000名从出生到32岁的个体的长期追踪研究显示,童年期自我调控水平越高,则中年期身心更健康、较少社会适应不良、经济条件更好。在500对兄弟姐妹中研究发现,尽管家庭背景相同,自我调控水平较低者身体健康、财务等的表现更差。对运动员而言,自我调控能力越强,其抗压能力越强,面对比赛时心态越平和。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资格赛第一跳时出现了失误,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情绪,她迅速调整心态,顺利进入了决赛;徐梦桃坚守四届奥运,在她的夺冠路上面临着伤病的困扰、“金牌魔咒”等的压力,但这并没有打倒她,她迅速调整状态,加入到战斗中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这些无疑要归功于他们强烈的自我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