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心理健康教育勿断线
  [2022-04-23 16:39]  浏览次数:1830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04-22 作者:王小五

为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健康、校园安全和教学秩序,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生活健康指南》,分类引导学生在校、居家防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住院就医期间安全学习、健康生活。

疫情反复导致间断性地停学、复课相互交替,对疾病的恐惧、对学习的焦虑、对生活节奏转换的不适、同伴之间社会交往的阻断以及居家期间父母的过度管控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监测与干预也须常态化。

学校方面要坚持全面普及与重点关注相结合。制定差异化的干预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一方面,不同的个体面对危机事件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应激能力不同;另一方面,不同学生面临的疫情环境不同,例如有的学生经历过封闭管理居家隔离,甚至有的学生经历过治疗,每种情境下个体的心理需求不同,学校要关注到这些有特殊经历的学生,评估其心理状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其次,学校要积极进行常见疾病、公共卫生知识及防疫知识的普及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调整心态积极对待常态化疫情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要让学生认识到规范防护、疫苗接种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能相对有效阻断传染、治疗疾病,让学生克服对疫情的恐惧心理,提升战胜疫情的信心。此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尽量保证学生学校生活的正常开展。在保障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活动,如演讲、绘画等,为学生创造表达内心的机会,情绪的抒发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必要的体育运动,在提升体质健康的同时释放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品质。

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合力而为,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首先,家长要积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居家学习是对亲子关系的考验,也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好时机。停学期间孩子缺少了老师和同伴的陪伴,更需要家长的陪伴。社交的缺失感带来心理需求的空缺,孩子难免会产生不良情绪,家长要积极倾听,增加对孩子需求的了解,与孩子进行积极交流的同时设计一些家庭互动。第二,家长要辅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化。家长要善于观察,给予孩子及时指导,帮助孩子以平和的心态顺利实现不同生活节奏的转换。第三,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冷静面对疫情。指导孩子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变化,理性看待疫情的发展,让孩子理解疫情常态化的现实,积极应对。

受限于快速的社会变迁和工作节奏,在家庭明显小型化的今天,离开社会的支持,家庭难以独自承担起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的任务。鉴于此,可以构建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助力、第三方组织承担公益项目的机制,创新协同解决系统性、群体性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导家校社合作共育,共同帮助儿童青少年养成健全人格,有效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协同一致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呵护模式。

身体健康延长生命的长度,心理健康升华生命的快乐。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和家长要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更加重视青少年心理成长,以常态化的关注与引导促进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增强生命韧性,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平安少年公益项目科研助理)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4572人次 日均访问:20548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9464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