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教学教研】>【教育文摘
教师工作累,压力大,应该好好照顾自己!
  [2018-10-27 15:53]  浏览次数:1267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教师工作累,压力大,应该好好照顾自己!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8-10-26

教师工作累,负担重,压力大,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1.出现这些压力信号了吗?

为了能很好地控制压力,首先要注意到压力。

有这样的信号出现吗?

●频繁旷工、迟到、早退。

●频繁提出身体不适。

●提出睡眠不好。

●衣着不整洁。

●容易因为琐事生气。

●思前想后,慌慌张张,焦虑不安。

●消费变多,开始借款。

自己出现这些信号了吗?周围的人出现了吗?

比起当事人自己感觉到压力,周围的人更容易发现这样的信号。实际上,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压力。 

有压力并不完全是坏事,以完全消除压力为目的,反而有可能变成压力。人是持续成长的,适当地有点儿压力是有益的。意识到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压力,对于维护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完全累垮之前,每个人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压力信号”,“出现压力信号,引起注意,好好睡觉和休养,就会过去”。 

各种压力信号 

[身体反应的类型]

本态性高血压、神经性心绞痛、慢性胃炎、食欲不振、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美尼尔综合征、眼睛疲劳、容易疲劳、肩膀疼痛、肠胃不好等。 

[心理反应的类型]

不安、强迫神经症、失眠、慢性疲劳、易怒、心慌等。 

[嗜好、行为反应的类型]

效率低下,无法集中注意力,行为不当,擅自旷工,玩弹珠游戏、购物的频度及消费额度增加,烟、酒、咖啡等嗜好物用量增加等。 

[认知、行为障碍]

易犯错;精神恍惚;反复思考同一件事;误解增多;想法出现大的偏差;一件事进展不顺利,认为下次也做不好;不能决断等。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身体、心理、嗜好、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反应也因人而异。如果出现这些信号,要引起重视,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家务开始休养,哪怕一天也好。 

2.如何测试压力?

为了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状况,可以做一下“压力测试”。最近网上也有这样的工具。

教职工中,认为“因为周围的人也在努力,这种程度还谈不上麻烦”的人很多。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周围有心理健康亮“黄灯”的人。 

想要和一般劳动者比较一下压力,可以试一试心理健康测试表(SRQ-D)。 

这个测试表,能判定一个人是否处于心情低落与抑郁状态。

关于各项答案,“没有”记0分,“有时”记1分,“经常”记2分,“总是”记3分,最后计算总分。但是,问题2、4、6、8、10、12的分数不要计算进去。

标准如下:

●总分10分以下,健康(绿灯)。

●总分11~15分,亚健康状态(黄灯)。

●总分16分以上,疑似抑郁状态(红灯)。 

亮绿灯及黄灯的人士,首先要注意保证睡眠时间。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 

接下来,等待回到“普通人”的时间吧。卸下职场的面具,与家人、朋友交流,埋头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酣睡一场等,做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是很有效果的。 

亮红灯的人士、明明很疲惫却无法深入睡眠的人士,建议去找专业医生接受检查。 

3.如何消除压力?

意识到压力后,趁身体状况相对较好时要注意“发泄”。 

发泄的方法因人而异,在房间的一角发呆也好,睡觉也好,不停地说话也好,等等,都可以。当事人有几件不会让自己觉得疲劳的事可做,很有效。

但是,当一个人感到极端疲乏时,最好不要运用积极的压力消除法,而是以消极的(休养型)压力消除法为主,保证高质量的睡眠,好好休息,效果会更好。

如何应对压力

向信赖的人吐露心声。

将心事说出来,让对方理解。

向友人寻求建议、帮助。

向别人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

转换心情,做轻型运动。

为了看清事情的本质,试着暂时抽离出来。

做完一件事时,给自己一定的表扬。

告诉自己“那并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

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不快和愤怒。

思考再三,试着改变对某种状况的看法和自己的思考方式。

做新的事情之前,试着预估并制订计划。

告诉别人自己工作太多、太忙了。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情况,“是这样,记1分”,“不是这样,记0分”,合计6分以下的人,说明采取的措施效果不明显。 

压力应对法,应根据当事人当时的状态调整,采取最适合的,但是最终请按照标准来做。真的极度疲乏时,暂且先从中抽离出来,因为此时睡眠和休养最重要,不必再参考上面的应对方法。

心理健康的维护难就难在了解自己现在的压力程度,采取适合那一阶段的应对方法。有的人都快累倒了,还认为“休息就是在逃避”,不注意睡眠和休养。当感觉压力大时,请客观地填写测试表,积极联系心理健康咨询、健康咨询等,知晓自己的状态,采取适合当前状况的应对方法。

(文章摘自源创图书《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从预防到应对》,[日] 井上麻纪著,薛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37465人次 日均访问:21343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35410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