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
在一次心理科学实验活动中,心理学家们征集了10位志愿者,请他们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心理研究活动。志愿者被告知了此次研究的方法:他们将通过以假乱真的化妆,变成一个面部有疤痕的丑陋的人,然后在指定的地方观察和感受不同的陌生人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反应。
10名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在10个没有任何镜子的房间里,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逼真的、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实际上每个人脸上都恢复了原貌。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人流密集的各医院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来往的人们对自己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类似的感受,觉得不被别人不友好对待——“他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天哪!他竟然那样嘲笑我”“他对待我就像躲避瘟神一样”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一实验结果,使得早有准备的心理学家们也吃惊不小:人们关于自身错误的、片面的认识,竟然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即使自己的脸上没有疤痕,可是“疤痕”的印记早已烙印在心里。
张德芬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深以为然。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以为别人也是这样看待自己。
一个自信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别人的认可;
一个多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别人的怀疑;
一个单纯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别人的友善;
一个挑剔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别人的否定……
如果你经常感觉到被不公平对待、别人都看不起自己、总有人找自己的麻烦、这个世界充满了冷漠、没有谁会真正爱自己,认为自己卑微无用……那么,我们在与外界交往中,一定会在不知不觉间用我们的言行反复进行佐证,直到让每个人都认定我们确实就是那样的一个人。所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认知世界有可能出问题,先问问,自己能不能看得起自己,自己能否接纳自己,自己是否爱自己,慢慢地,你会有更清晰的答案。别人怎么对待自己,最重要的是自我感知,有可能别人掏心掏肺的对你好,你仍然接收不到,因为有可能自己存在强大的偏差认知基础。
我们一般是透过别人的眼光来认识自己,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000个人眼里就有1000个你,别人眼中的你可能是可爱的、宽容的、善良的、美貌的、自私的、固执的抑或虚伪的。那么究竟真实的你是什么样的?“伤痕实验”明确的告诉我们答案——自己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一个云淡风轻的人纵然身处狂风暴雨之境也可能内心悠然,一个认为人性本恶的人即使身边有许多关心他的人,他仍可能认为别人对自己都是有目的的。
自己的内心,构筑了自己的世界。你是幸福的还是悲伤的,是无畏的还是退缩的,是有力的还是无力的,是有安全感的还是没有安全感的,要靠自己内心的体悟,自己的内心,就有享用不尽的资源,需要自己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