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安中学首页】>【德育园地】>【心理健康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安全建设
  [2019-03-03 19:41]  浏览次数:2303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安全建设

来源:7C教育资源网

摘要:安全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不应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从加强心理层面的安全教育、培养挫折的心理素质和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校园安全建设。从见诸报端的网络诈骗案件、传销案件、群体伤害案件的受害者中都不难发现学生的身影。学生之所以成为一些类型**的易被伤害人群,与学生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群体,都没有完全走上社会,同时又在自身心理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与社会进行着密切接触,相对薄弱的防范意识无形中放大了安全威胁。只有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才能使一些学生不中途辍学,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从而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 

关键词:校园安全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因此,教育和保护好下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中学教育尤其是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将来是否成为人才,理想抱负能否实现的问题。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整个社会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建设安全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校园安全事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学生是教育产业的消费者,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教育和保护的主要对象。如果学校没有把学生教育好,没有能够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短期看,受到威胁的是校园的安全;长期看,当学生走上社会之时转而又成为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形成恶性循环。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认识校园安全问题,为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服务,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少年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凡已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按照当地学制的规定,学习到毕业,而不能中途辍学。只有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才能使一些学生不中途辍学,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从而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 

2、正确引导特殊中学生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与生俱来就有优越感,攀比之风日盛。当愿望不能实现时,少数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便动起了歪脑筋,把手伸向了周围的同学。造成许多学生宿舍内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有许多学生的钱物也被抢劫。有些女生为了钱,结交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为“友”。同时,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孩子也较以前多,其心理往往存在障碍。由于心理状态不好,导致个别学生面对缤纷的世界不能自恃,面对突发的意外事故及人身伤害等束手无策。 

3、提高中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当前中学生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学校一再三令五申宣读《学生校内外安全公约》及处罚办法,给学生发放并学习《安全事故手册》,但在学校总有学生追逐打闹、滑行楼梯扶手的,有翻越校门、围墙的,有体育课上不听从老师要求的,实验课上未经老师允许,擅自触摸药品进行违章操作的,在校外有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有私自闯入施工现场的,有结伙斗殴、盗窃的,有滋事寻非的,在自身财物管理上,思想麻痹,钱物随意乱放,离开宿舍不关门窗,给**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一些社会上的**分子、“小混混”利用中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等,骗取中学生财物。还有的中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交通安全,夏天不注意游泳安全,冬天不注意滑冰安全,平常不注意饮食安全,购买廉价过期食品和饮料,心存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中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看到违法违纪事件,没有关系到自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不采取有效的制止措施。因此,要切实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中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建设安全校园,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层面的安全教育 

从见诸报端的网络诈骗案件、传销案件、群体伤害案件的受害者中都不难发现学生的身影。学生之所以成为一些类型**的易被伤害人群,与学生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群体,都没有完全走上社会,同时又在自身心理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与社会进行着密切接触,相对薄弱的防范意识无形中放大了安全威胁。 

对校园安全来说,科学的安全防范体系不仅应包括传统的“三防”(人防、物防、技防),更应包括“心防”。心理是行为的后台,各种各样的防范最终还是通过人来进行的。“防范于未然”,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人人提高防范意识,不安全因素就无缝可钻。对于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的学校来说,通过进行安全教育来提高学生应对不安全因素的能力是其理所应当的职责。 

如何把安全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探索。例如我校把紧急逃生演练融入心理活动课的课堂,以游戏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逃生,使学生对紧急情况的身心状态有了切身的体验,对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无疑对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逃脱危险的能力大有帮助。此类逃生演练中,学生不仅在安全防范方面有所收获,更体会到了紧急情况下的应激心理状态,以及危险来临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心理关系。这是把安全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直接的形式。 

三、建设安全校园,需要培养学生耐受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现在的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良好的物质条件和长辈们的悉心呵护,使这一群体耐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低。许多学生人生经历较少,在学业和家庭生活方面一直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容易被突如其来的挫折所击倒,严重者演变为校园安全事件。 

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中的主角马加爵,以及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中毒案中的投毒学生,还有2009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留学生斩首案中的凶手朱海洋,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药佳鑫杀人案等等校园恶性案件的凶手,在实施骇人听闻的**之前都经历了心理挫折的煎熬。仔细审视这些案件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同学关系这种在常人看来纯洁而又亲密的关系,却给行凶者带来了莫大的心理挫折,而美好的校园恋爱也能产生足以激发杀人动机的心理创伤。耐受挫折的能力不足,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一些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太了解的教师和管理者认为:类似马加爵事件这样的恶性案件的发生纯属偶然,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哪能没有几个“变态”出现,因而此类恶性案件的发生似乎是无法也无需预防的。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完全了解学生群体的实际心理状况,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客观规律,而且在逻辑上也是存在明显错误的。心理学的科学规律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是连续的,可以肯定有一部分大学生正在遭受着同马加爵类似的心理挫折,只是这种挫折的煎熬尚未达到爆发的临界点。换句话说,没有实施恶意伤害,没有发生校园安全事件,并不代表学生的身心健康就没有受到威胁,并不代表校园安全就不存在隐患。我们不仅要从结果上对那些“非正常的”恶性安全事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更要在更广大的“正常”学生群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耐受挫折的心理。关注学生的亚健康心理状态,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学生耐受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能在安全事件安生之前起到预防的作用,还能在安全事件发生之后使学生快速的恢复到平静状态。这两方面的作用类似于汽车设计中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通俗的说,主动安全即如何轻巧及时地躲开危险,被动安全即如何安全地撞上去。在不能百分之百避免恶性安全事件发生的前提下,如何“安全地撞上去”同样非常有意义。除了亲历安全事件这种情形以外,即使听说周边学校和其他地区发生了安全事件,学生也会受到消极的心理影响。耐受挫折能力强的学生能较快地从应激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心理状态;耐受挫折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会久久不能解脱。2010年富士康公司连续的发生员工跳楼事件,与整个富士康员工群体没能及时摆脱应激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建设安全校园,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校园暴力的产生有校园内部的原因,也有校园外部的原因,暴力文化不仅仅在校园内滋长,在社会范围内也必然有所反映,否则无法解释暴力案件的频发。校园暴力事件逐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就说明一定存在某种社会性病灶。” 

“社会性病灶”的存在使校园安全不仅不能独善其身,反而深受其害。要解决社会层面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社会不良文化却在日复一日的侵蚀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着校园的安全。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拜金炫富”、崇洋媚外、投机钻营、道德沦丧等社会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扭曲着人们的心理。扭曲的心理,容易导致扭曲的行为。这些不健康的心态和观念,不能不说是导致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深层原因。 

在教育工作的触角不能完全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还是应该从对学生的教育出发,来抵制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青少年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其价值标准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务必要用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文化占领其头脑。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怨天尤人,不应该只把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责任简单的推向社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担负起自身的职责,为人师表,激浊扬清,引领校园积极向上的风气,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态,为安全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六安市新安中学 XJL编辑
新安中学办公室  发布

 

总访问量:人次 总浏览量:14082人次 日均访问:20548人次 今日访问:3564人次 在线人数:9137
六安市新安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05009496号 安徽教育网站前置审批号: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六安新闻网
邮编编码:237151 办公室:0564-2311115 教务处:0564-2315138